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小米SU7事故 责任如何认定?保险怎么赔?律师、保险专家们这样说

  • 股票
  • 2025-04-04 14:04:38
  • 18
近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遭遇严重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事故责任如何认定,引发广泛关注。  小米公司发言人表示:“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到非车主本人在驾驶。”  在车辆出借的情况下发生事故,车主要承担责任吗?这是很多车主关心的问题。  此外,在车主已购买传统车险、意外险情况下,保险如何理赔?保通社4月2日和3日采访了多位律师、保险专家,对于此类事故涉及的各方责任认定、相关保险理赔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三种不同情况之下,责任由谁来承担?  北京浩博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及险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崔春霞就此事书面回应了保通社采访,本起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一是三名女孩的死亡各项损失;二是车辆损毁的损失;三是高速路的损害修复损失等。那到底这些损失由谁承担责任?需要根据最终事故责任认定以及相关鉴定结果,分析事故原因,确定承担事故责任的主体。  第一种情况是单一过错车辆质量问题。根据民法典第1202条规定,如果事故原因全部系由于车辆质量问题造成的,全部损失由小米厂家承担,也就是小米方赔偿上述所有损失。车辆存在质量问题需要权威机构的鉴定结果。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美谷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项方亮律师在文字回应保通社采访时认为,若调查发现车辆智能驾驶系统存在产品质量法里的缺陷,如传感器故障、算法误判,或车辆碰撞后爆燃与电池包设计缺陷有关,小米公司需承担产品责任。若系统符合相关功能标准,小米公司责任有限。此外,若施工方未按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绕行标志,或未提前公告改道信息,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可能承担次要责任。  第二种情况是单一过错司机操作不当,承担100%的责任。该起事故中的肇事车辆,据公开信息了解到,车辆系车主送给女朋友(也即司机)的。因车辆没有过户,视为司机借用车辆时发生了事故。  该起事故中,受害人三人,包括司机和两个同乘女孩。崔春霞认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两个同乘女孩对事故发生存在过错的话(过错指发生事故时跟司机争执、拉扯等等),也就是事故发生她们自身没有任何过错,她们的损失,会由司机来承担。  涉及民法典1217条规定的无偿搭乘构成的好意同乘,会减轻司机的赔偿责任。但如果司机存在醉酒驾驶等不适合驾驶的情形,不减轻赔偿责任。同时,司机对车辆的损毁和高速公路的修复负有赔偿责任,司机本人的死亡后果由自身承担。  不过,在混合过错的第三种情况下,也就是事故发生既有司机驾驶操作不当的原因,也有车辆质量问题,就会根据责任比例,由厂家和事故责任主体分担损失。  车辆出借他人驾驶,车主要承担责任吗?  在日常生活中,借用朋友车辆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车辆出借的情况下发生事故,车主要承担责任吗?这是很多车主关心的问题。  民法典第1209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此,项方亮认为,根据民法典,若车主出借车辆时,车辆已正常年检,驾驶人有相应驾驶资格,且车主不知也无法预见车辆存在影响安全行驶的故障等问题,车主对事故发生无过错,无需承担法律责任;若车主明知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仍出借车辆,则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崔春霞也表示,车主把车辆借给女朋友驾驶,如果女朋友有符合驾驶车辆要求的驾照,且车辆符合驾驶要求,发生交通事故,车主无过错,因此无赔偿责任;如果车辆符合驾驶要求,女朋友无符合车辆驾驶要求的驾照(含无证以及准驾车型不符两种情况),车主借出车辆有过错,均需要对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  “当然,最终的赔偿责任需依据事故调查结果来确定,若多方都有过错,则按责任比例分摊赔偿。”项方亮强调。  车主配齐车险、意外险下,保险怎么赔?  据车险业内人士测算,21.59万元的SU7商业险保费在4000元左右,29.9万元的SU7保费不超过6000元。具体的价格与车主的风险意识有关,因为不同的险种选择、三者险等保额变化,都会影响车险价格。  配齐传统车险、驾乘意外险的情况下,保险如何理赔?  项方亮表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果驾驶员承担事故责任,保险公司会在交强险和商业险的限额内进行赔偿。交强险有责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18万元/人等。商业险则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付,若事故造成的损失超出交强险和商业险的赔偿限额,超出部分需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对于驾驶人而言,若驾驶员存在未及时响应接管、疲劳驾驶、操作失误(如接管后未有效制动)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很可能承担事故主要责任。不过,从系统发出风险提示到碰撞仅间隔2秒,若驾驶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确实难以做出有效反应,其责任比例可能会相应降低。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每一辆上路行驶的机动车都必须购买交强险。此外,车主还可以为其名下的汽车投保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驾乘人员意外险等商业保险产品。  据崔春霞分析,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赔偿的对象为非车上人员,本案中死者均为车上人员,不涉及交强险的赔偿,不过高速公路的损失交强险会进行有责与无责的赔偿;乘员座位险是赔偿给车上乘员的,一般按一个座位数万元,会由保险公司代替车方赔偿给受害人,此部分会抵销司机的部分赔偿责任;车损险会由保险公司赔偿给车主。  对于投保了意外险的情况,崔春霞进一步表示,如果三个受害人各自投保了人身意外保险,意外险赔偿为定额给付原则,比如意外导致死亡的给付金额为50万元,保险公司就需要给付受害人50万元。意外险与车辆的保险属于并存关系,不会互相抵消。  因此,在其看来,车主有必要投保意外险。  某险企从业人士在微信交流时对保通社表示,以车损险等围绕车承保的保险产品,无论驾驶人员是谁,只要车或车上人出了事故,保险就会理赔;以驾驶人或车主为承保核心的保险产品(比如部分从人的驾乘意外险),若驾驶人或车主未在事故上,与其相关的保险产品不会理赔。  杭经律师事务所律师寿宝金在微信受访时表示,交强险和商业险责任按照规定和合同约定理赔,如涉及商业险免责条款的话,保险公司可能免除部分责任,实际责任比例还是要看具体调查情况。  随着智驾保险落地,产品服务将不断完善  “目前,国内车险对智驾事故还没有专门的条款,一般根据事故发生时系统权限划分。比如辅助驾驶(L2级),一般会按传统流程赔,但保险公司可能追溯车企责任。”一位来自车险第三方公司的内部人士在接受微信采访时认为,如果车企宣传达到自动驾驶(L3+),就需要技术鉴定系统是否缺陷。小米SU7的赔付还需结合用户协议对驾驶责任的约定、保险条款是否覆盖智驾场景,以及行车数据是否显示系统误判。  在其看来,这场事故也直接说明了人机共驾过程中“事故责任界定难”的问题。到底如何理赔,要看购车时有没有买类似智驾保险的产品。  “智能驾驶从当前情况看,国内量产车主要以L2+为主,按照现行法律,交通事故责任主体仍然是车辆所有人或驾驶人,仍使用现行的车险产品。”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在近期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正牵头开发L3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专属车险产品,提前布局未来智驾技术升级带来的保险需求。  今年1月份,监管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  当前,保险公司正在探索智驾保险产品,可以预期,新政策出台势必会推动险企加快相关产品的制定和研究。  律商联讯风险信息(简称律商风险)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戴海燕在此前接受保通社采访时预测,未来智能驾驶保险将呈现产品创新与多样化、服务智能化与高效化、合作模式多元化等特点。  “依据智能驾驶的不同等级、车辆使用场景、用户驾驶习惯等,高度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可能针对主要使用L3级辅助驾驶在城市通勤的车主推出,设计侧重于特定场景下系统故障保障的产品;‘车险+非车险’的组合产品模式,如涵盖智能驾驶系统功能缺陷、数据泄露、网络安全等风险的非车险产品,为智能驾驶提供全方位保障。”戴海燕还提到,通过实时监测智能驾驶车辆的数据,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向车主发出预警,能帮助车主预防事故发生,同时也降低保险赔付风险。(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