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请勿遮挡摄像头”……当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时,电梯内的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通过声光报警,远程控制电梯,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针对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等安全隐患,南通市强化技防设施运用,截至目前全市居住小区电梯累计加装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52000余台,各板块均实现安装“全覆盖”。此外,2025年南通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市今年计划新建4万余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
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上线
预防电动自行车上楼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通市崇川区观阳名邸小区,当物业工作人员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AI智能阻车系统自动报警。
据了解,该小区电动车保有量5000多辆。2023年9月1日,该小区27幢5楼曾发生一起火灾,起火部位为5楼电梯前室,主要燃烧物为3辆电动自行车,过火面积约5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经消防初步判断,起火原因是:3辆电动自行车在电梯前室一起充电时,中间1辆起火,引发火灾。此后,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截至2023年底,该小区所有电梯都安装了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只要发现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就能自动报警远程控制,阻止业主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
事实上,就在这一年,南通市各地将安装电梯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列入民生实事重点工程,在全市1721个居民住宅小区部署安装52000多套,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现象。与此同时,全市通过“技防+人防”动态管理,进一步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
全面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
2025年预计新建4万余个充电端口
拦住上楼电动自行车,就要解决居民充电问题。在天一惠泽苑小区外,记者看到一排排智能充电桩上分别设置了插座,可供200多台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每个充电棚内都有操作说明,插座上还标明了编号和二维码,棚内装有喷淋灭火球、摄像头、感应灯,现场陆续有小区居民前来充电,连接充电器、扫码、充电,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为了优化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物业还在小区所有车棚内安装了70个喷淋灭火球、60个灭火器,以应对电动自行车起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近年来南通市全面启动小区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新建小区严格审图,老旧小区集中改建,充分挖潜、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2023年全市在68个老旧小区加装集中充电点位11099处。2024年,全市住宅小区累计安装5000余套充电设施。此外,该市针对单位企业,推动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让员工在单位充电、满电下班。目前,南通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满电工程”已实现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多重措施的努力下,截至2024年底,南通全市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同比下降1.3%、11.4%,电动自行车火灾数同比下降64%,未发生火灾亡人事故。2025年,南通市仍在积极探索解决居民的充电问题。崇川区、通州区、启东市等地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市今年计划新建4万余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
出台电动自行车消防管理地方标准
推行火灾投保打好防风险组合拳
2024年9月9日,为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事故的风险,南通市发布《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南通市地方标准DB3206)》文件正式实施。该文件从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销售维修售后服务单位的管理、停放充电场所消防管理等8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使用人、销售维修售后服务单位及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相关消防安全管理也可参照执行。
此次出台的地方标准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住宅建筑时,建设单位应同步规划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并纳入总体方案审核内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具备条件的应按照区域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空间布局等实际情况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相关审批部门应予以保障,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在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周边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此外,对于电动自行车使用人,文件也明确要求其不应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及人员密集场所、居民住宅等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除了上述规定的落地实施,南通还积极推行电动自行车投保火灾险,联合市银保监局明确电动自行车火灾投保险种,在户籍家庭购买自然灾害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的基础上,将在符合规定场所内充电、停放电动自行车引发家庭火灾并造成财产损失的纳入保险范围,同时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并鼓励社会单位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放场所购买相关保险,通过保险手段鼓励群众规范安全充电,有效遏制了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