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从“经验采煤”到“数据导航” 杨柳矿解锁智能矿山新场景

  • 股票
  • 2025-04-03 11:38:02
  • 17
3月16日凌晨4点,杨柳矿的1033井下智能化工作面,采煤机司机王合理的操控台上,一组跳动的数据取代了往日的手动摇杆。屏幕上,煤层厚度、倾角、瓦斯浓度等参数实时更新,采煤机滚筒根据算法指令自动调整高度。“干了二十年采煤,现在跟着数据‘导航’走!”王合理的感慨,道出了该矿从“经验挖煤”迈向“数据挖煤”的深刻变革。  数字孪生:打造矿山“透明躯体”  走进杨柳矿调度指挥中心,占据整面墙的LED巨屏上,数字孪生平台正以毫米级精度还原井下世界:1033工作面采煤机的截割轨迹、1.3公里皮带运输线的煤流速度、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巷道的瓦斯浓度……每一组数据都在虚拟镜像中实时跳动。  “这座‘透明矿山’日均处理15万条结构化数据。”矿智能化办公室主任张辉介绍。数字孪生平台深度融合地质勘探、设备运行、环境监测等9大系统,构建了覆盖“地质-工程-装备”的全要素三维模型。  在该矿地面应急、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通过1033工作面数字孪生系统实时展示的“三维”虚拟模型,动态了解并实时监控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状态、采煤机等设备运行状态与生产进度,可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并采取措施。同时,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对综采工作面的地质条件进行精确建模和分析,方便了解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便于优化开采方案。  AI视频系统:织就安全防控“天网”  在杨柳矿副井口,AI智能安检闸机正对入井人员进行“全身扫描”:未佩戴自救装置、携带违禁品、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等11类违规行为,可在0.3秒内触发声光报警。深入井下,494台智能摄像机构成的AI视频网络,如同24小时在岗的“电子安监员”,牢牢守护着矿井安全。  “过去查‘三违’靠人盯防,现在AI算法能识别23类风险场景。”AI井下辅助监察系统可实时追踪下井人员行动轨迹,一旦发现闯入危险区域,系统将在1秒内推送撤离指令。这套系统价值在2024年3月得到验证——AI视频系统通过分析皮带抖动频率异常,提前18分钟预警驱动滚筒过热风险,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火灾的重大事故。  智能采控:重塑矿山“神经”“骨骼”  在杨柳矿井下,WIFI信号已覆盖所有采掘面与主要巷道。依托防爆基站构建的WIFI专网,巡检机器人高清视频、智能传感器监测信息,均可实现30毫秒级传输,较传统工业环网效率提升20倍。  通过液压支架跟机移架,采煤机记忆截割,实现常态化智能生产,利用移动APP可以随时查看工作面各项工况数据。“‘邻架操作’‘间隔操作’移架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粉尘干扰,还提高了大倾角工作面移架安全性和拉架效率。”矿综采一区副区长朱荣山介绍。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以数据为核心,连接万物、对话万物、智驱万物的智能时代正在加速来临。未来三年,我们将重点攻关井下无人驾驶、智能瓦斯抽采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让数据真正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新矿工’。”该矿行政负责人表示。

有话要说...